設為首頁fbYouTubeWhatsapp頻道IG

Post76.hk

搜索
查看: 1364|回覆: 1

[討論] 數位相機小觀點 - 3D攝影之風雲再起 ... (轉載)

[複製鏈接]

6075

主題

1萬

回帖

173

精華

副版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676853

76 榮譽超級版主勲章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十週年榮譽帖神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三星玩樂勲章

發表於 2009-8-3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想睇到更多76師兄嘅分享,快啲登入成為會員啦!

您需要 登入 收看或下載更多內容。還未成為會員?成為會員

x
轉載自 -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8/02/3d-camera-part1/





小的時候很流行一種鬥雞眼看立體圖的東西,進化到了現在,就變成看螢幕了,對很多人來說,比起淺景深和好鏡頭造成的立體感,這種視覺效果造成的立體感才是貨真價實的,只是拍攝上一直有時間差問題 (相機平移拍第二張),特別是針對動態的情形,沒辦法量產 ...

後來,就有人拼了命的要改出來,有人是接快門線把相機綑在一起,有人則是想到了片幅是可以改的嘛!一張當兩張拍就好啦



所以就出現了這種怪鏡頭,光圈小到爆炸 (11 和 22 兩段),焦段也沒太多選擇,老實說真的,沒有很方便




Pentax 這家廠商還特地搞個配合 kit 鏡的來用,光圈總算是稍微能大一點了 (但是進光量還是一樣被削減不少),至於之前那個 DC 開模式可以合成的就先不講了 (不好用阿!)


 


因此,才會有今天的主角,富士的新機種 W1,一台雙眼機種,雖然之前柯達就搞過雙眼機種了,不過和富士這台的野心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為什麼說 這台野心很大呢?


  


為了搞這台,為了爽快的看 3D,這可是連顯示器都要換掉阿 (沒錯,你看到 AVI檔,是動畫),所以同時間也要推出 fuji V1


 


這台8吋大的顯示器就是專門為了可以爽爽看 3D 影像才做出來的,在規格表上面還可以發現本來就很不怎樣的 800 X 640 解析度,一旦想看立體影片還要 再砍半到 400 X 640 (但是應該是交錯排列)


 


大概就是像小時候玩的閃卡的原理一樣。另外,除了閃卡效果之外,也可以直接用手去盧它,讓它產生閃卡效果甚至展現雙重影像以上的效果 (數層)





有興趣的朋友點進去看看 flash 做的模擬效果

不過很遺憾的是,這精美的立體效果似乎僅限於一定的對焦距離內,這應該跟立體影像需要一定的視差 (據傳 12 度) 有關,因此微距和無限遠的風景就還是需 要手動拍攝來合成閃卡了





當然我是覺得要用到坐飛機有點太超過,還有很奇妙的疊合合成功能和手動功能(我比較在意光圈爆小這點,手動對我還好)      

另外,2D 方面就充分的展現兩台相機合體之後可以亂搞些什麼,像是一個拍遠一個拍近,一個高感光一個低感光來用時間差和閃光燈效果差異,都是做 flash 相當方便的工具,很特殊的是,這台兩個鏡頭所使用的感光元件都不是 super CCD   

說穿了其實就是硬把兩台相機結合做在一起,再很神奇的把照片和在一起麻,嚇不倒我的,只是有幾個問題要等八月中的體驗會才能知道結果了

1. 相機本身螢幕的到底能不能當閃卡效果來看
    (官網介紹說可以,可是規格表上面卻又沒有說明像V1使用3D模式畫素減半)

2. 實際光學交錯下來的光學變焦到底是剩下多少
    (規格表上面兩隻三倍光學變焦的鏡頭交錯之後再補上數位變焦也只有三點七倍)

3. 電力到底如何? 已經可以知道這種 3D 拍法是吃記憶卡的怪物
    (16G 居然錄影撐不過兩小時,最佳畫質的照片剛好超過一千張,一次照片約16MB)
    這種 拍法,對電力本身也是一種嚴苛的負擔吧!
    (一顆電池給兩台相機用同時有第三處理器要合成)

這幾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專業的網友來解答一下 ...

6075

主題

1萬

回帖

173

精華

副版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676853

76 榮譽超級版主勲章76 榮譽貢獻勲章76 榮譽有禮勲章76 榮譽忠義勲章76 榮譽VIP勲章76 精選榮譽會員勲章十週年榮譽帖神勲章76-FC 黑鑽石勲章三星玩樂勲章

 樓主| 發表於 2009-8-3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自 -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8/02/3d-camera-part2/






當然,fujifilm 這台 W1 的雙鏡頭拍法應該也能做出傳統的雙照片鬥雞眼法,不過這個比較不稀奇,畢竟大家都能做到,只是方不方便而已,另外還有紅藍雙色眼鏡法,只要能同時間取得兩張照片有視差的照片,問題也不大才是,只是當討論到風景照片的時候,這時候雙眼鏡頭提供的視差時在小到幾乎可以忽略,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整天坐飛機拍照,紅藍雙色眼鏡法應該就是一個很方便的解答 (需要特定軟體後製處理一下, 請參考 IZ3D 這公司)



只是 IZ3D 這台灣公司的螢幕似乎和 Fujifilm V1 不同,3D 真是博大精深,無論是硬體或是軟體都很重要,另外還有神奇的視訊鏡頭公司提供3D視訊,造型是相當可愛啦,不過基本上還是以配合現有的 LCD 作業環境為主,和富士大哥的雄心壯志有一點差距



http://www.minoru3d.com/News/





另外,引用"雙魚的海邊-顛震攝影"來做介紹,雙鏡頭同時拍攝可以做到類似的情形 (但是有限制的對焦距離內),只是零時差的魅力,可以讓畫面少掉更多的不自然現象 (比如說電玩間的那張)





大致上呢,無論是想要用鬥雞眼雙照片 (另外有種平行法),還是紅藍眼鏡,或是flash,還是光柵,甚至是 60fp 的左右遮眼法等等,這些效果理論上我們都可以靠著 Fujifilm W1 + V1 的組合來快速大量的嘗試,這可以說是DC在影像品質上面對 DSLR 的一次反攻,讓我們來試著探討雙鏡頭除了 3D 之外還能做啥?






先不管是這樣的鏡頭結構實際上到底剩下多少光學變焦?又或者是要以對焦距離做為限制?無論如何兩顆鏡頭,應該可以拿來接寬景圖才是,因此筆者就在是想著這種潛望式結構的設計,是否能將中間折射的菱鏡做為可動式呢?也許光軸變成不穩定,但是就更接近眼球結構了 (單鏡頭時期不如直接移動相機,雙鏡頭時期就牽扯到接圖的可能)






這樣一來,人人都可以手持拍攝 google 3D 地圖了啊!甚至成為 3D max 或是 maya 建模的依據


@攝影史-科技.jpg


另外,DC 的未來又將會如何呢?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覺得 DC 就是一種不如 DSLR 的產品,筆者身為 DC 愛好者,相當不服氣,綜觀整個攝影史,在科技的部分,我們一直在幾條關鍵的軸上面來回








1. 時間軸
    傳統的單眼相機利用快門時間和快門延遲來改變時間差的問題,這部分關係到
    感光可用度的提升以及機械結構的進化等等,在閃光同步快門,高速夜景,高
    速快門等方面不斷進步,但是 DC 除了無反光鏡結構使得閃光同步快門幾乎沒
    有限制之外,超高速的連拍可能更使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更容易為一般使用者
    掌握,從根本性提高連拍能力甚至 "預拍" 能力,有興趣可以參閱 casio 的影片
    Casio 高速攝影的功用


2. 空間軸
    傳統的單眼相機利用景深效果來凸顯空間的變化,另外還有移軸效果來玩耍
    (請搜尋本城直季-小.惑星,或是點選連結),但是DC已經開始朝 3D 輕便拍攝
    發展,本文介紹的 Fujifilm W1 就是範例





3. 曝光軸
    傳統的單眼相機靠著大片幅來擷取更高的動態範圍,DC 則有 X3 CCD 和
    fujifilm super CCD 展現超高動態範圍,可以參考本站之前的報導,
    對於在DC上fujifilm super CCD exr的特色






4. 環境軸

    最後講到環境的適應力,可以設計成潛望式鏡頭的 DC 不只在攜帶性上面有無

    與倫比的優勢,在克服各種惡劣環境包含沙塵暴,海水水壓,寒冷,甚至撞擊

    等等,進一步到強悍的外殼,刮傷後通過一段時間會自行回覆的保護漆




匪夷所思的強悍機身,防水防摔防塵



對於這些超級特色的結合,筆者有相當高的期待 (雙鏡頭 3D 加上超強環境適應力,超高動態範圍,超高速連攝以及預拍補上Casio CIPA能夠達到 1,000 張的可怕電力和便宜的大容量 SD 卡的隨身機) 配合上高明的智能系統。






能夠判斷場景,張眼,甚至基本構圖的機種,這些聽起來夢幻的功能組合也許在一兩年內的未來,就會成為 DC 的基本配備,對筆者來說,DC 不曾凋零,戰國時代才剛剛揭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允許回帖郵件提醒樓主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